首页

女王收拾男奴

时间:2025-05-24 08:29:59 作者:2025第九届世界无人机大会开幕 聚焦低空经济 浏览量:64823

  十年之约,火力全开!

  2024年,是广州国际投资年会创办的第十年,也是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全球投资促进年的“启动年”。

  到黄埔去,优势机遇叠加,天时地利人和!

  外资企业密集“加仓”、新设企业数量攀升、优质项目络绎不绝……今年以来,一组组“开门红”数据,为黄埔这片全球投资沃土写下生动注脚。

  这次盛会,黄埔又将释放哪些信号?

  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全国经开区第一 投资黄埔就是投资未来

  以十年为尺,广州国际投资年会的成长史,见证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日益紧密的连接和融合。黄埔一张沉甸甸的招商引资“成绩单”,更加真切地阐述何为投资广州、投资黄埔,就是投资未来。

  回望2015年,在首届投资年会启幕的同一年,新的黄埔区横空出世。当年,原黄埔区与原萝岗区合并成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当深厚的工业基础和蓬勃的发展潜力相结合,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迸发出庞大的产业引力和招商潜力,拉开新一轮全球“抢项目”的序幕。

  大型跨国企业纷至沓来,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10年过去,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实际利用外资“翻了一番”有余,从2015年的11.5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30.7亿美元。截至目前,该区累计设立外资企业超5000家,实际利用外资规模连续5年位居全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堪称广州乃至华南地区最受外资欢迎的城区。

  凭借一流的营商环境和强大的招商磁力,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先后斩获联合国“全球杰出投资促进机构大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十佳产业园区”和“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区”等荣誉。

  每年投资年会黄埔分会场,总是高朋满座、大咖云集,所办的分论坛数量在全市数一数二。这里不仅是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更是全球投资者洞察战略先机的“第一窗口”。

  能及时把握黄埔区、广州市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脉动,就意味着抓住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机遇。

  今年的黄埔,打开了全新的发展前景与投资良机。

  从全局定位上看,广州已下了一盘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大棋”,黄埔占据了东部中心这一战略布局近“半壁江山”,是“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的“黄金主场”。聚焦于东部中心四大核心功能——国际综合交通枢纽重要门户、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核心承载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引擎、大湾区生产性服务中心,区域潜能正进一步激发,投资选项也大大拓宽。

  从增长动能上看,新质生产力正蓬勃孕育。作为广州第一制造大区和创新强区,黄埔将做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低空经济、氢能与储能、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数据等“新赛道”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争先突破。

  从开放合作上看,大平台带动大产业,大产业创造大机遇。近年来,黄埔的国家级平台“全明星”阵容不断扩大,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作用日益彰显。手握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一个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中新广州知识城,这里还陆续将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广州知识城综合保税区等收入囊中,各类政策叠加优势凸显,开放大门越开越大。

  外资加仓开局喜人 今年1至2月新签约引进项目63个

  今年,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拉开全球投资促进年帷幕,吹响新一轮“大抓投资、抓大投资”号角,冲刺全年引进超400个项目的目标。

  衡量一个地方的综合竞争力和投资吸引力,企业真金白银的“用脚投票”,无疑最有说服力。

  伴随着龙年开端,黄埔在今年1至2月已成功新签约引进项目63个,其中包括最强地铁大脑“穗腾”OS运营总部、生物医药准独角兽企业瑞莱谱、中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百强企业君润人力等,实现了“日日有签约”“月月有成果”的喜人开局。

  外商投资热情高涨,纷纷“加仓”,坚定深耕黄埔信心。

  中欧智能网联创新中心项目签约落地,计划投资总额约1.5亿元;安利全球董事会高层超20人团队到访,与生物岛企业机构共探前路……据悉,仅1至2月,全区新设外资企业数33家,同比上升37.5%;实际利用外资5.76亿美元,同比上升8.62%。

  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2024年1至2月,全区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5950户,同比增长115.35%。

  每一个增长的数字,每一家企业的落户,都是对黄埔营商环境的“最佳脚注”,也是广纳四海宾朋、激活发展势能的“敞怀拥抱”。

  “普洛斯集团在广州的累计投资总额超过了100亿元,黄埔是我们在广州最重要的投资区域。”普洛斯资产中国区联席总裁赵明琪表示,“湾顶明珠”黄埔的发展后劲十足,企业未来3年计划在黄埔新增投资不低于100亿元,包括城市更新项目和新产业载体项目等,为黄埔落地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加砖添瓦。

  全球招商引资,这里究竟有何独特优势?

  综合成本优势明显 为企业提供稳稳的“确定性”

  在新一轮招商引资中,超大城市普遍面临土地、人力等要素成本的制约,“寸土寸金”虽然造就了国际大都市的荣光,但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制造业蓬勃发展的制约。

  然而,地处广州东部中心的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不仅依旧保留了庞大的产业空间,要素成本远低于同类城区,而且发挥营商环境、产业和人才集聚效应,打造新的综合成本优势。

  从显性的外在成本来看,与其他中心区相比,这里土地成本较低,产业空间充足,而且对于先进制造业,不吝投入。当前,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围绕广州“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的目标,通过供应导向策略,对重点项目予以全面保障——

  仅在2023年,黄埔规划新增104平方公里建设用地,2/3用于保障产业项目;完成新增建设用地报批和取得批复的面积,均创历史新高;向省争取先进制造业指标3500亩,全市最多。

  从开创大道、科学大道到创新大道,一条条发展之路不仅崛起一座座总部经济大楼,还孵化了“大孵化器”集群。今年,全区各类产业载体面积将达3000多万平方米,企业可以通过“产业载体超市”,随时找到最匹配的心仪空间。

  一言以蔽之,只要符合黄埔高质量发展需求的项目,就一定“有地可用、有楼可租”。

  “前段时间,我去了京广协同创新产业园,当场决定在黄埔落户。”湖南华湘(东莞)律师事务所涉外主任郑泽宇谈及来这里的选择,用“不用犹豫”来形容。

  除了基础的成本优势外,黄埔还具备显著的综合成本优势。营商环境改革带来的效率优势,产业、人才汇聚带来的集聚优势,上下游产业链完善带来的集群优势,无论对于创业还是就业,都意味着巨大的成本红利。

  综合成本优势,是企业投资落户的核心关键之一。从土地、租金和市场获取等角度分析,足以管中窥豹,证明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的投资优势,加上一向有口皆碑的优质营商环境。这种稳稳的“确定性”,是企业在充满变数的市场中坚实的依靠,带来暖暖的幸福感。

  黄埔:引育新质生产力 重构新一轮的产业版图

  今年的投资大会,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的招商目标极为清晰——瞄准产业“最前沿”,引育新质生产力,重构新一轮的产业版图。据悉,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计划每个重点产业引进10个以上建链强链项目。加快发展生物制造、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持续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氢能等未来产业。

  文/何瑞琪

  (广州日报) 【编辑:付子豪】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微视频|高质量发展的新春答卷

文脉传承,弦歌不辍,历久弥新。当下,文化遗产保护体制改革如火如荼,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等的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循序渐进,文化遗产司法保护屏障越织越密,民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与日俱增。如何将宝贵的文化遗产完好地传递给子孙后代?如何让历史智慧给今天带来启迪?如何推动历史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从今天起,本版开设《文化遗产保护专家谈》栏目,邀请文化遗产领域专家学者,谈一谈他们关于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的真知灼见。

中外医学专家齐聚昆明 共促国际泌尿外科领域交流合作

回望历史,1954年9月,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正式建立。走过整整七十个春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巩固、完善、发展,展现出更加蓬勃的生机活力。

数智化赋能,认养一头牛山东智造基地获评临沂市“绿色工厂”

85年前,家国沦落之际、民族危亡之时,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的《黄河大合唱》,发出了“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怒吼。

中国检察机关将强化追缴和纠正行贿所获不正当利益

“在纪念五四运动105周年这一天,演员们在邵飘萍先生铜像旁演绎当年他以笔为枪,以京报为舆论阵地,投身五四浪潮之中的故事。”原创话剧《京报》编剧、导演马力达在现场分享剧目的创新点时提到,本次创作的原创话剧《京报》是全国首次对于邵飘萍先生生平及其创办与发展《京报》的历史进行全景式、戏剧化的舞台呈现,将着重以戏剧手段挖掘并外化邵飘萍先生作为一名无产阶级新闻战士的思想和精神世界。

习近平:中安合作是好朋友之间的相互帮助 互惠互利 合作共赢

大赛共吸引衢州、黄山、南平、上饶四地市企业申报职工创新项目44个,经过前期初赛的激烈角逐,共有13个优秀项目脱颖而出进入决赛。现场,来自企业一线的50余名职工,通过PPT路演、实物展示和现场答辩等形式,展示了参赛项目的创新亮点、技术优势及市场应用前景。这些项目涵盖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环保、电力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现了参赛团队在技术创新与应用方面的突破性成就。

相关资讯
北美票房:《毒液:最后一舞》助北美周末票房止跌回升

张玉萍围绕当前重点工作,在以下方面强调指出:一是武术申奥工作,要充分认识该项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果和对于加快武术国际化进程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大国际推广力度,锚定目标,久久为功,力争推动武术项目早日入奥;二是竞技武术工作,竞赛规则体系要守住武术的“根”与“魂”,遵循武术发展规律和本质属性,全面与国际接轨,实现国际国内规则统一;三是传统武术工作,要加强基础研究,发挥武术研究院职能和专家作用,通过制度建设规范传统武术的发展,同时做好赛事平台搭建和宣传;四是武术太极拳推广普及工作,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统筹规划,与相关部委协同联动,一体推进国际推广和国内普及,充分发挥太极拳在全民健身、中华文化走出去等方面的特殊作用;五是青少年武术工作,要积极协助国际武联办好2026年青奥会武术比赛,这是国际奥委会考察武术能否入奥的重要测试,还要积极与教育部合作,找准武术在教育中的定位,将武术作为体育基础大项来对待,加大在青少年武术和学校武术方面的投入,充分发挥武术的教育功能,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的塑造作出武术的积极贡献。(完)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